阅读历史 |

第43节(2 / 3)

加入书签

,你哥哥就先抓住了,让我懊恼了许久……”

二人行至湖心亭边,晏妩娴先一步迈入亭中,在石凳上坐下,旋即又站起来,侧身请过。

“哦,忘了你已经是太子妃了,该你先坐。太子妃请坐。”

觅瑜失笑:“你我姐妹之间,何必论这些虚礼?”

“要论的,要论的。”晏妩娴一本正经。

“我来赴宴前,我爹对我耳提面命,让我放点心在身上,别把大大咧咧的毛病带到宫里,宫中规矩重,不容我轻忽怠慢,说得我好像没进过宫一样。”

她说完最后一句话,豪迈地一挥手,尽显英姿飒爽之气,与循规蹈矩半点不相干。

觅瑜莞尔:“娴姐姐素来爽直,不愿与人虚与委蛇,晏伯父有此担心也很正常,不过姐姐在我面前不必拘束,我不是那等看重规矩的人。”

“我知道,所以我也就做做样子,免得被外头的宫侍看见,传出我不敬太子妃的谣言。”晏妩娴道,再度请她先坐。

觅瑜也不推辞,当了两个月的太子妃,她已经逐渐习惯这重身份,也习惯了它带来的一切。

坐下后,姐妹二人说起了闲话。

或许也不算闲话,乃是宋夫人的近况。

宋夫人得救后,许太师激动不已,喜极而泣,也不叫女儿回夫家,直接留在太师府里,请了神医祝晴为女儿诊治。

诊断的结果不太好,宋夫人屡遭奸人侵害,无论身体还是心理都受到了极大的伤害,身上的伤可以治好,心上的伤就需要心药了。

可是心药上哪里去寻呢?遭受这样的事情,对任何女子而言都是一场噩梦,叫人如何看开?

宋夫人在被救回家的当天晚上,就拿剪子割了手腕,幸好侍女发现及时,祝晴又还没有离府,才把她从鬼门关拉了回来。

醒来之后,宋夫人还想寻死,面对众人的劝阻,她哭着道:“经历这样的事,还叫我活着做什么?让我成为笑话、让许家成为笑话吗?倒不如死了干净!”

许太师亦悲痛落泪:“为父年过半百,只有你一个孩子,若你去了,叫父亲怎么办?我儿忍心让父亲白发人送黑发人,从此孤苦一生吗?”

宋夫人伏身在榻,哀恸而泣。

在那之后,宋夫人不再寻死,有药喝药、有膳用膳,身子很快好了大半。

但她也不再开口说话,成天到晚歪在榻上,看着床帘纱帐发呆,整个人像被抽走了魂,没有半丝精神。

许太师为此忧心不已,派人请了女婿过来,希望女婿能宽慰女儿几句,让她看开一点。

没想到宋夫人不仅闭门不见,甚至在半个时辰后差侍女送来口信,道,她现在已非清白之身,不配为妻,自请下堂。

听到这里,觅瑜忍不住询问:“宋编修他……对于宋夫人这一桩事,是什么看法?”

和正虚观一样, 圣上封锁了宋夫人一案的消息,没有透露具体情况。

但一如正虚观流言蜚语不歇,宋夫人一案本就闹出了不小的动静, 宋家甚至连白事都做了, 陡然闻讯宋夫人没有遇害, 众人焉能不生出各种猜想?

更不要说,当初宋夫人失踪于山匪之手,是人尽皆知的事情。

被掳走两个月,又在正虚观一案发后得救, 这中间的关联,谁能不往意味深长的方面去想?

虽然皇后明令禁止乱传流言,可这种事怎么止得住?终究只是面上消停, 私底下依然不断。

所以宋夫人才会寻短见, 她的清白被毁, 名声也差不多尽毁,她的一切都被毁了, 这让她如何承受得住?

晏妩娴道:“许太师自然问过宋编修的态度,宋编修表示并不介怀,太师才放心让他去见了宋夫人,没想到被宋夫人拒之门外。”

觅瑜闻言, 稍稍松了口气,既为宋夫人感到宽慰, 没有在经历这等事体后又被夫家厌弃, 也有些惊讶,询问道:“姐姐怎么会知晓这些内情?”

晏妩娴道:“这正是我同你说起这桩事的缘故。”

原来, 眼看着女儿谁的话也不听、谁的面也不见,许太师愁虑难解, 不知怎么的想起了长安府尹家的姑娘,当初把女儿从暗室中解救出来的晏妩娴。

想着,也许女儿愿意卖救命恩人一个面子,许太师亲自登门拜访了晏府,请晏家大姑娘见女儿一面,好歹劝上一劝。

晏妩娴大倒苦水:“我哪里会劝慰人?当时就想回绝,可我爹直接替我把话应下了,还说什么,‘小女一定尽心竭力,势必不叫令嫒再生丧气之心’。”

“你听听,这都是什么话?我爹平时对我横眉竖眼的,觉得我浑身毛病,巴不得我不要出去丢人现眼,这会儿倒放心把我丢出去,面对——唉!”

觅瑜关切道:“姐姐见过宋夫人了吗?”

晏妩娴道:“见过,不然我上哪里知道这么多内情?都是听宋夫人身边的丫鬟说的。”

觅瑜又问:“宋夫人情况怎么样?”

晏妩娴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