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一百九十一章 如此父女(1 / 40)

虽然制度已经定下,但人是不齐的。

灵宝道未至,所谓的太一道只是个设想,太平道还在负隅顽抗。

“上”“中”“大”三级议事都存在缺额。

太上议事算是缺额最少的一级议事,虽然齐玄素去掉了大掌教夫人的位置,意味着张月鹿在正式接任天师之前,是被排除在太上议事之外的,但她本就在闭关,有权无权也影响不大。除了齐玄素这位大掌教之外,六位副掌教大真人已经基本确定,分别是:正一道大真人张无寿、全真道大真人姚齐、太平道大真人张气寒、灵宝道大真人澹台震霄、太一道大真人苏元仪。再加上紫霄宫掌宫大真人齐吾,如今也是副掌教大真人一级了,算是实装了三师世代第四大真人的说法。

虽然太平道和太一道还未收回,但人选已经定下了,并不影响。再者说了,随着各地官府的投降,以及凤麟洲的变色,部分太一道和太平道已经在齐玄素的手中了。

如此一算,六人中还是六代弟子占据了半壁江山,七代弟子只有两人,五娘则和老殷先生一样,算是初代弟子。

六代弟子们时日无多,终究是要飞升的,补上来的则应是:正一道张月鹿、太平道李无垢、灵宝道皇甫极。此时七代弟子就成了绝对多数,五娘虽是初代弟子,但从飞升时间来算,其实也跟七代弟子差不多,如此便是完成了新老交替,七代弟子全面取代六代弟子,成为道门的主人。

当然了,就是大掌教方面走得快了一点,八代弟子提前上位,齐玄素和张月鹿分别取代了七代大掌教和张拘成。

如果不出意外,齐玄素要做一甲子的大掌教,等同是连任两个大掌教任期,七代大掌教的剩余任期全都给了他,不管齐玄素的改制改革是成失败,也不管结果是好是坏,都注定会有一个绕不开的齐玄素时代,对于道门的影响也会格外深远。

至于集权的效果,若论上限,肯定不如原来的那套制度。

玄圣的大掌教制度上限很高,玄圣本人和五代大掌教就是明证,完全可以实现朕即国家,因为按照玄圣定下的制度,副掌教大真人在地方自治,可在中枢除了联合起来否定大掌教政令和主持大掌教选举之外,几乎没有权力,若是大掌教强势,则副掌教大真人沦为摆设。不过下限也很低,六代大掌教也是明证,一旦大掌教弱势,则会被完全架空。

齐玄素改良之后,上限有所降低,下限有所提高。跟六代大掌教相比,肯定是加强了集权,此为集中。跟五代大掌教相比,则是实现了共和——召公周公二相行政,号曰“共和”。

之前的道门大掌教还略带几分君主色彩,比如大掌教夫人与太后何其像也。

大齐的圣人,大晋的官家,大魏的万岁,大玄的大掌教,齐玄素则去掉了最后的君主色彩,只要再打垮大玄朝廷,废掉大玄皇帝,也算是几千年帝制的掘墓人了。

天师和张月鹿大概没有想到,所谓帝冠落地竟然会应在齐玄素的身上,无论是制度层面,还是现实层面,都是齐玄素挖了帝制的根。也许挖得还不利索,但终究是先行之人。

所以齐玄素完全推出自己的改制方案之后,就有人断,仅此一项,大掌教就能名垂青史了。

更不必说正面战场进展顺利,大掌教有望结束道门分裂,实现统一,这也是再造道门之功,就算自此之后大掌教再无功绩,只要不出大错,千秋万代之后的史书上也是要有一笔的,甚至是单开一页。

这便是多少帝王将相所求的名垂青史了。

齐玄素面上沉静,实则内心也是有几分飘飘然,时也命也,时来天地皆同力,运去英雄不自由,他这次能推动改制,也是赶上好时候,说不得是奋七世之余烈,反正是落在了他的头上,师父到底是没有把握住机会。

当然了,七代大掌教还要感谢齐玄素,若无这个弟子收拾残局,他的后世名声也是不堪问了。现在道门要批判要反思,都会直指六代大掌教,没人敢牵扯七代大掌教,毕竟七代大掌教和当今大掌教一脉相承,你批判七代大掌教岂不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?

你想要干什么?

这点敏感性还是要有的。

齐玄素依次接见了前来参加三教大议的各地豪强,如张太虚这类能做次席的重要人物,齐玄素当然是单独接见,谈话内容外人不得而知。还有些一般人物,便以座谈会的形式一起接见,大家坐在一起,畅所欲,对于正在筹备召开的三教大议有什么想法,有什么建议,尽可直。

待到座谈会结束,五娘也正式回京,自齐玄素以下,亲自迎接。

五娘的座舰停靠在大紫霄宫的瑶池,放下舷梯,第一个走下来的不是五娘,而是小殷,五娘到底是上了岁数,再怎么性烈如火,也无意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,更何况她这次升了副掌教大真人,明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